歐洲汽車業過冬 中國車市預警
作者 :js6666科技發布時間 :2012-08-14
來自法國的消息稱 ,法國政府於該國當地時間8月3日向歐盟委員會遞交了一份申請 ,要求重新審查歐盟與韓國簽署的自由貿易協定 (於2011年7月1日開始生效)中有關進口韓國生產商所生產汽車的條例規定 ,原因是韓國品牌的進口旅行車在法國的銷量增長幅度較大。
這並不是一份光彩的申請 。因為就在此時 ,一個每月虧損超過2億歐元的汽車企業正在成為法國乃至整個歐洲汽車業的新標簽 。
繼今年3月被穆迪將評級降至“垃圾級”後 ,歐洲第二大汽車製造商PSA(法國標致雪鐵龍)日前又宣布將裁減1.4萬名員工 ,並關閉一家巴黎郊外的工廠 。數據顯示 ,其汽車部門在今年上半年虧損了6.62億歐元 。
PSA拉響的是整個歐洲汽車業長冬來臨的警報 ,同時也吹響了在中國等新興市場新一輪征伐的號角 。業內專家指出 ,作為歐美車企加速瓜分中國市場的必然結果 ,自主車企將在未來幾年內承受更大的生存壓力 。
危機歐洲
對歐洲汽車業而言 ,PSA關閉巴黎工廠是一個災難臨近的信號 。
事實上 ,PSA采取的舉措足以讓人相信該企業的財務已極度惡化 。
在7月中旬公布的一份重組方案中 ,PSA宣布到2014年關閉巴黎南部塞納-聖但尼省歐奈蘇布瓦市的一家工廠 。此外 ,位於法國西部雷恩工廠也將裁員 。
而早在去年11月 ,PSA集團就宣布將其旗下兩家汽車租賃公司出售給美國一家汽車租賃商 。今年年初 ,PSA集團宣布退出勒芒耐力賽 ,甚至還出售了其法國總部的大樓 。按照計劃 ,今年晚些時候還會出售其物流子公司捷富凱的股份 。
資料顯示 ,PSA去年下半年集團債務額度已增至34億歐元 ,產能至少過剩20% 。為了償還債務 ,PSA集團隻能不斷出售資產以獲取現金 。
歐債危機帶來的汽車消費低迷導致歐洲車市幾近停滯 ,進而導致車企產能過剩和成本增加 。在歐洲汽車製造商組織發布的報告中 ,2012年上半年 ,該區域市場銷量為664.48萬輛 ,與2011年同期相比下滑了6.8% 。其中 ,PSA和雷諾銷量都是高達兩位數的下跌 。
菲亞特CEO馬爾喬內日前宣布將就歐洲重組做出決定 ,包括中止在意大利市場的投資 、進一步關閉工廠以及臨時裁員以削減成本 。據統計 ,菲亞特第一 季度在歐洲區域的運營虧損額達2.07億歐元 ,為去年同期的兩倍 。日本三菱汽車則決絕地以1元價格拋售了位於荷蘭的Nedcar工廠 。
作為歐洲第一大車企 ,大眾則選擇通過兼並抵禦風險 。8月1日 ,大眾汽車宣布以44.9億歐元外加一股大眾普通表決權股股票收購保時捷剩餘 50.1%股權 ,加上原先所持的股權 ,實現對保時捷的100%控股 。“合並能夠讓大眾和保時捷同時從經營戰略和財務角度得到增強。”大眾汽車首席執行官文 德恩稱 。保時捷今年上半年利潤率高達18.7% ,超過頭號豪華車企寶馬 。但羅蘭貝格汽車分析師張君毅指出 ,這一“大象戰略”的短期效果不會太明顯 ,“更大 的收益來自未來雙方在產品平台上的共享 。”
歐洲車市不景氣也使得已有的聯盟麵臨危機 。8月3日 ,通用汽車表示 ,倘若歐洲金融危機繼續惡化 ,通用有可能減持該公司在法國標致雪鐵龍所持的 7%股權 。今年2月29日 ,通用汽車與標致雪鐵龍結成同盟關係 。但第二季度通用的歐洲業務息稅前利潤虧損達3.61億美元 ,而去年同期則盈利1.02億美 元 。
歐洲汽車製造商協會 (ACEA)最新報告指出 ,預計今年歐洲汽車業將收縮7% ,降到1995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,比2007年的巔峰時期降低21%。
壓力移向中國
當歐洲車企的本土市場不再能支持其生存 ,而北美市場並沒有完全從危機中複蘇時 ,包括中國在內仍處於上升通道的新興市場地位再度上升 。
戴姆勒集團日前公布了今年上半年的業績 ,其豪華品牌梅賽德斯-奔馳6月全球銷量同比僅增長0.9% ,至12.15萬輛 ,且這還是得益於中國 、俄 國和美國銷量的強勁增長 。目前 ,奔馳在歐洲正麵臨艱難的市場環境 ,包括其本土市場德國。數據顯示 ,該公司上月西歐銷量下降4.3% ,德國銷量下降 2.9% 。
利潤率的下滑也加劇了三大豪車品牌在中國的競爭 。戴姆勒旗下梅賽德斯-奔馳業務部門的息稅前利潤率從上年同期的10.7%收窄至8.6%。第二 季度寶馬淨利潤隻有12.77億歐元 ,同比跌幅達到28.1% 。雖然奧迪今年上半年的營業利潤率為11.5% ,幾乎與去年持平 ,但奧迪集團CFO史博科 (AxelStrotbek)同樣表達了對下半年車市的擔憂 。
正如上海通用當年成為通用帝國覆巢之下的完卵一樣 ,在中國的合資車企正成為歐洲車企的救贖者 。正因為此 ,盡管中國車市也減緩至個位數增長 ,但包括PSA在內的歐係車企卻並不吝惜在中國的投資和車型引進 。
“跨國車企必然會更加依賴中國市場 。”張君毅指出 ,與歐洲相比 ,中國至少存在著潛在增長性 ,“但對中國市場來說 ,壓力也必將進一步增大” 。
顯然 ,跨國車企對中國市場的加碼將導致優勝劣汰的加劇 。“活下來的仍會是大型國企和合資車企 ,自主品牌的生存壓力會越來越大 。”張君毅稱 ,中國 車市今年明顯放緩 ,這是由國內宏觀經濟形勢決定的 ,短時間內很難恢複 ,再加上豪車價格不斷下壓 ,自主品牌的市場份額已在不斷縮小 ,“因此 ,自主品牌必須抓 緊時間提升競爭力 ,否則未來幾年的日子更不好過” 。